
智东西(公众号:zhidxcom)
作者 | 云鹏
编辑 | 心缘
平均9天一款新眼镜出炉,从名不见经(jing)传的小创(chuang)企到(dao)全球手(shou)机巨头全都(dou)扎堆涌入,AI眼镜的野蛮生(sheng)长根本拦不住。
根据京东8月26日发布的智能眼镜半年报,2025年上半年智能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,入驻品牌数增加了3倍。
▲来源:央视新闻
一边,AI眼镜价格高、续航短、内容少等“要命”的问题仍然亟待破解,各家都在摸索阶段,找到自己“认为对的”解决方案;而另一边,AI眼(yan)镜新品源(yuan)(yuan)源(yuan)(yuan)不断(duan)涌入市场,各种翻倍暴涨的(de)数据似乎(hu)都在证(zheng)明这一赛道的(de)巨大潜力。
各类(lei)大大小小的(de)AI眼镜(jing)相关行(xing)业会议(yi)、小范围(wei)行(xing)业内组织的(de)各类(lei)参观研讨(tao)活动(dong)应接不暇。不少玩(wan)家似乎都迫切想要拿到车票,迫切想知道自己能(neng)在(zai)这(zhei)(zhei)股热潮中(zhong)做点什(shen)么,生怕错过这(zhei)(zhei)班车就(jiu)掉了AI新(xin)硬件的(de)队(dui)。
据智东西不完全统计,今年前8个月时间里,被公开报道的相对有一定知名度的AI眼镜新品,就已经达到25款。
▲2025 AI眼镜新品不完全统计,来源:智(zhi)东(dong)西
从999元到8999元,近十倍的价格差距是否支撑得起十倍的体验优势?从1小时到48小时的“薛定谔的续航”,是否已成为检验品牌“底线”的新角度?打着“解放双手”旗号的众多AI功能,又能做到AI手机体验和效率的几分?是真需求,还是真吃灰?
深入2025 AI眼镜(jing)(jing)大混(hun)战(zhan),我们发现(xian)真相远比(bi)想象中更(geng)加精(jing)彩,既有些意料之(zhi)中,也有些出乎(hu)意料,在2027年苹果入局AI眼镜(jing)(jing)之(zhi)前(qian),“千万级”市场能否提(ti)前(qian)迎来,仍然是(shi)个问号(hao)。
▲Oakley Meta AI眼(yan)镜
一、新老玩家混战,产品多线出击
从参与企业和发布节奏来看,1月的(de)新(xin)品(pin)主要是(shi)今年CES上首次展出的(de)一些(xie)(xie)产品(pin),当然,这些(xie)(xie)产品(pin)中有部(bu)分是(shi)国内产品(pin)的(de)海外版,比如闪极(ji)的(de)Loomos AI眼镜。
从4月开始,发布节奏逐渐加快,5月新品是最多的,有7款,不过这7款产品只来自于联想、李未可、雷鸟三家厂商,厂商在发布AI眼镜产品时采用“多线出击”的(de)方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(de)策略。
这一方面当然可以覆盖更多价格段和用户群,但有行业人士告诉智东西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也是无奈之举,以现阶段的供应链方案和软硬件技术条件,只能做“选择题”。
比如产品是否要有显示功能,就是一道必答题——轻便和高素质显示暂时无法完美兼顾。
因此很多厂商都分别推出了带(dai)显示和不(bu)带(dai)显示更轻盈的款式(shi),比如传音(yin)、雷(lei)神、联(lian)想、李未可、雷(lei)鸟等品牌。
从产品(pin)发布数量(liang)来看,专注于(yu)AR/VR领(ling)域的厂商仍然是新品(pin)发布的主力军(jun),包(bao)括雷鸟、李未可、亮(liang)亮(liang)视野、大朋VR和Meta,新品(pin)占比(bi)近4成。
值得一提的是,手机、PC等硬件赛道的巨头入局AI眼镜成为今年市场的一大特点。
传音的(de)AI眼(yan)(yan)镜虽然(ran)还(hai)没(mei)正式开售,但已经在(zai)今年3月发(fa)布并公布了(le)价格,小米毫(hao)无疑问是手(shou)机赛道新入局的(de)最重磅选手(shou),其AI眼(yan)(yan)镜的(de)亮眼(yan)(yan)首销表现对上半年市场的(de)高增(zeng)长有显著贡献。
▲小米AI眼镜
雷神(shen)和联想两大PC品(pin)牌(pai)则一前一后(hou)也发布了自(zi)家的(de)AI眼镜和AI+AR眼镜。
电信巨(ju)头中,中国(guo)电信的入局并不令人意外,早在VR时代,中国(guo)移动旗下的咪(mi)咕(gu)视频(pin)就一(yi)(yi)直(zhi)是VR内(nei)容的热衷(zhong)支(zhi)持者之(zhi)一(yi)(yi),中国(guo)电信希(xi)望抓住AI眼镜风(feng)口也是意料(liao)之(zhi)中。
此外,Haliday、CyberSight、玄(xuan)景、致敬未(wei)(wei)知等AI眼(yan)(yan)镜新势力的(de)产品也在行业内引起了(le)一定的(de)关注,这些新势力往(wang)往(wang)会找到各(ge)自独特的(de)切入点,比如Haliday选择(ze)近眼(yan)(yan)显(xian)(xian)示模组(zu)作为显(xian)(xian)示方案,CyberSight则选择(ze)HUD显(xian)(xian)示,专注骑行,致敬未(wei)(wei)知甚(shen)至直接做(zuo)出(chu)了(le)AI眼(yan)(yan)镜和(he)自行车的(de)联动AI功能。
▲Haliday AI眼镜
当然,还(hai)有一(yi)(yi)些(xie)比较(jiao)“特别”的玩家,包括互联网(wang)巨头(tou)阿(a)里巴巴和(he)仁和(he)药业旗下的闪亮品(pin)牌,后者的“脑机(ji)智(zhi)能眼镜(jing)”成为智(zhi)能眼镜(jing)在医疗健康(kang)领域应用的一(yi)(yi)个代(dai)表(biao)性案例(li)。
阿里巴巴的(de)(de)夸(kua)克AI眼(yan)镜在世界人工智能大(da)会期间引(yin)起了(le)广泛关(guan)注,其(qi)与小米像素(su)级对标的(de)(de)定价(jia)和几(ji)乎“水桶机(ji)” 般的(de)(de)无死角(jiao)配置,令(ling)大(da)家对其(qi)正式登场(chang)期待拉满。
▲夸克AI眼镜展示(shi)样机,来(lai)源:智东西
最近字节AI眼镜也多有相关爆料信息放出,互联网巨头们,来看对这个“新入口”都颇有兴趣。
不论如何,AI眼镜赛道大混战,玩家种类是真够丰富,竞争态势真够热闹。
二、1500-2000元成最主力价格段,价格“两极分化”或成后续趋势
随着小米、雷鸟这两大国内AI眼镜出货主力品牌新品价格的下探,AI眼镜市场的产品均价也随之下降。
根据京东智能眼镜半年报,2025年上半年智能眼镜均价从2000元以上下降到1500元左右。
据智东西统计,在25款AI眼镜中,千元以下的产品占比12%,仅有3款;1000-1500元价位段有2款;1500-2000元价位段有10款,占比40%,占比最高;2000-2500元(yuan)价(jia)位(wei)段有(you)3款;3000元(yuan)左(zuo)右的(de)有(you)3款,万元(yuan)左(zuo)右的(de)机(ji)型仅有(you)1款。
▲2025 AI眼镜新品价(jia)格情况(kuang),来源(yuan):智(zhi)东西(xi)
值(zhi)得一(yi)提的是,1500-2000元价位段(duan)也(ye)是当下智能手机(ji)次(ci)旗舰机(ji)或高性价比机(ji)型销售的主力价格段(duan)之一(yi)。
价格(ge)的(de)下探势必会降低(di)消(xiao)费(fei)者(zhe)尝(chang)鲜的(de)门槛,有利于推动(dong)品类市场渗透率的(de)提升。
从价(jia)格段(duan)的分(fen)布(bu)我们也(ye)可(ke)以(yi)大致判断(duan)产品的类型(xing)(xing),受限于方案(an)和成(cheng)本,主(zhu)力(li)的2000元以(yi)内(nei)机(ji)型(xing)(xing)几乎都没有显示(shi)功能,不带(dai)屏幕,也(ye)就(jiu)是大家常说的AI拍摄眼(yan)镜,千元以(yi)下主(zhu)要(yao)是AI音频眼(yan)镜。
正(zheng)如前文(wen)所说,“兼顾”就意味着成本的(de)大幅提升,雷鸟X3 Pro是国内AI眼镜新品中(zhong)价格(ge)较高(gao)的(de),官方售价8999元,但同样,这款产品兼顾拍摄、屏(ping)幕(mu)显示和各类AI功能,是相对功能体验更全(quan)面的(de)。
根据京东电商平台前台显示数据,这款产品在京东的销量约为1000+,带图或视频的评价有18个。相比之下,小米1999元的AI眼镜前台销量为4万+。
在京东智能眼镜热卖榜中我们可以看到,TOP5产品有4款价格都在2000元以内。
▲京(jing)东智能眼镜热卖榜(bang),截至(zhi)8月27日(ri)上午11点(dian)
整体来看,价格的“两极化”或许会成为后续AI眼镜发展的趋势之一,供应链方案的(de)成(cheng)熟、成(cheng)本的(de)下(xia)降(jiang)、行业整体出货量的(de)提(ti)升,会带来价格(ge)的(de)进一步下(xia)探,但同时,AI+AR眼镜(jing)受制(zhi)于技术成(cheng)本的(de)限制(zhi),价格(ge)很难有明(ming)显下(xia)跌。
三、硬件方案同质化严重,体验难以拉开本质差异
正如前文所说,AI眼镜整体均价的下降,部分受益于产业供应链的成熟,各类方案经过多轮迭代和落地实践,不断打磨,成本下探。但同时,供应链方案的“拿来即用”也或多或少会造成产品硬件方案的同质化。
▲2025 AI眼镜新品芯(xin)片(pian)和摄像(xiang)头方案情况,来源(yuan):智东西(xi)
比如纵观这25款产品,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高通骁龙AR1芯片+1200万像素索尼IMX 681摄像头已经成为AI眼镜的一个“标准模板”。
看(kan)到1200万像素(su)镜头,大概率就对应(ying)着(zhe)高通AR1方案。雷(lei)鸟、小米、雷(lei)神、联(lian)想(xiang)、李未(wei)可、阿里巴巴、中国电信都是如此(ci),与Meta基(ji)本保持一致。
诚然各家在拍照、录(lu)像算法层(ceng)面可能(neng)有些不同,但硬件的底子确(que)实相似度极高。
很多用户反应AI眼(yan)镜(jing)在拍照录像(xiang)环节耗电较多,这与(yu)芯(xin)片和摄像(xiang)头(tou)之间(jian)的(de)调(diao)优、协同(tong)密不(bu)可(ke)分。缺乏AI眼(yan)镜(jing)专用的(de)定制化摄像(xiang)头(tou)也是(shi)拍摄功耗居高不(bu)下的(de)重(zhong)要因素之一(yi)。
当然,AI眼镜芯片方面,炬芯科技、展锐、恒玄、物奇等国产(chan)半导体企业(ye)也有相关(guan)产(chan)品布局,并(bing)且已经(jing)落地量产(chan)。
小(xiao)米、阿(a)里巴巴等公司则直接(jie)采用(yong)了更难但上限(xian)更高(gao)的“高(gao)通+恒玄”双(shuang)芯片协同方(fang)案。
除了芯片和摄像头,屏幕和光学方案也呈现出“绑定”态势。
目前轻量(liang)化(hua)AI眼(yan)镜的显示方案主要是Micro LED+光波导,与MR头显中的Micro OLED+Pancake有(you)较大差别。
▲2025 AI眼镜新品(pin)屏幕和光学方案情况(kuang),来源:智东(dong)西
在(zai)25款(kuan)产品中,带(dai)显示的产品有(you)9款(kuan),占比(bi)36%,9款(kuan)中有(you)7款(kuan)都是Micro LED+光波(bo)(bo)导(dao)(dao)(dao)方案。在(zai)光波(bo)(bo)导(dao)(dao)(dao)的具体实(shi)现方式上(shang),各(ge)家会有(you)所(suo)区(qu)别,例(li)如雷鸟的纳米光刻蚀光波(bo)(bo)导(dao)(dao)(dao)、联想的树(shu)脂衍(yan)射光波(bo)(bo)导(dao)(dao)(dao)。
▲2025 AI眼镜新品分类,来(lai)源:智东西
可以看到,虽然各家都在发布会上多少会亮出一些自家独有的优势特性,但在基础硬件规格和方案上的趋同,让各家产品很难在显示、拍摄体验上拉开根本性差距。
从产品类型大方向来看,AI拍摄眼镜和AI+AR眼镜仍然会长期并存,并且两者主打的价格段、人群、场景定位本就有所区别。以当前供应链技术方案的水平,想要同时兼顾全天候佩戴、实时AI陪伴和高素质显示,仍然是一道几乎无解的难题。
四、平均8小时续航+38g重量,AI眼镜真能“全天候”了吗?
谈及消费电子产品,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但在AI眼镜品类,相比价格,续航和佩戴体验也同样重要。
很多厂商都在发布会上提到一个观点,AI眼镜,首先必须要做(zuo)好一个“眼镜”的(de)属(shu)性,也就(jiu)是要真正能(neng)够让我们无感的(de)全(quan)天(tian)候(hou)佩戴,这(zhei)就(jiu)需要长续航和轻量化。
▲2025 AI眼镜新(xin)品(pin)续航和重量(liang)情况,来源(yuan):智东西
在(zai)(zai)梳理过程中,我们(men)发(fa)现各家对于产品(pin)续(xu)航(hang)的描(miao)述(shu)有几个共(gong)性(xing),首先非常强调配合充(chong)电(dian)仓、充(chong)电(dian)盒或(huo)备(bei)用电(dian)池(chi)可以实现“超长续(xu)航(hang)”;其次(ci)在(zai)(zai)描(miao)述(shu)日常续(xu)航(hang)时,几乎(hu)都没有明确提及是否涉(she)及AI功能(neng)的使用。
回到具体数字,25款产品的日常续航,通常在8小时左右,带(dai)显(xian)示功能(neng)的产品(pin)与不带(dai)显(xian)示的产品(pin)在续航上并没(mei)有(you)明显(xian)差距。
有些品牌会特意标(biao)明(ming)视(shi)频拍(pai)摄(she)(she)的续航时长,比(bi)如闪(shan)极Loomos AI眼镜的2小时视(shi)频拍(pai)摄(she)(she)、致敬未知(zhi)BleeqUp Ranger AI智能眼镜的1小时持(chi)续录(lu)制、雷鸟V3 Slim的30分钟视(shi)频拍(pai)摄(she)(she)、小米的45分钟持(chi)续录(lu)像(xiang)。
视频拍摄毫无疑问是AI眼镜的耗电大户。
虽然大部分AI眼镜产品配合充电(dian)盒的续航都(dou)可以达到(dao)24小时以上,可以实现“全天候”,但中间(jian)如(ru)果还需要摘下来充电(dian),用户体验(yan)必然会大打折扣,尤其(qi)是对重度近视用户来说。
在重(zhong)量(liang)方面,有公开(kai)重(zhong)量(liang)数据的(de)19款(kuan)(kuan)产品(去掉一款(kuan)(kuan)79g特殊值)的(de)平均重(zhong)量(liang)为38g,普通眼镜(jing)的(de)重(zhong)量(liang)以20g左右居多(duo)。
虽然AI眼镜瘦身明显,但相比普通眼镜仍然有着1倍左右的重量增加。
有少(shao)部(bu)分纯(chun)AI音频眼镜可(ke)(ke)以做(zuo)到30g以内(nei),比如李未(wei)可(ke)(ke)的City系列和华为、小米的AI音频眼镜,这(zhei)需要建立在牺牲拍(pai)摄和显(xian)示功能(neng)的基础上。
整体来看,轻量化、长续航是各路玩家优化迭代的两个重要方向,也是AI眼镜当下发展的(de)主要趋(qu)势,但从实际落地产品(pin)的(de)表现来看,优化空(kong)间仍然存在。
五、2025年了,AI眼镜还是“AI弱智眼镜”吗?
AI体验(yan)是AI眼镜的核心,也(ye)是目前提(ti)升空间(jian)最大的一块。
XREAL CEO徐(xu)驰曾(ceng)在(zai)采访中提到,他认(ren)为(wei)当下(xia)的AI眼(yan)镜都是“AI弱智(zhi)眼(yan)镜”。
AI方面,AI视觉多模态能力的融入是今年AI眼镜新品突出的常见主打功能之一。
AI可以通过(guo)眼镜上的摄像头看到我们所看,可以告诉你眼前的事物是什么、可以帮你翻译(yi)眼前看到的文字,还可以根(gen)据眼前的食材为你规(gui)划菜谱,教你怎么泡(pao)咖啡。
总体来看,各家在AI功能方面的同质化同样比较明显,这与AI手机的发展极为类似。或许初期各家都会有各自的尝试,但在一段时间后,基本的主流AI功能都会固定下来,比如AI识物、AI翻译、AI语音交互、AI问答等。
并且目前行业中(zhong)几乎(hu)没有(you)专门为AI眼镜的硬(ying)件(jian)、软件(jian)以及(ji)场景而设计(ji)的专用(yong)模(mo)型,如果(guo)直(zhi)接把通用(yong)模(mo)型“拿来即用(yong)”,通过云端(duan)算(suan)力实(shi)现AI功能,其体验的流畅(chang)性(xing)、稳定性(xing)、安全(quan)性(xing)都很难有(you)充足(zu)保证(zheng)。
在(zai)这样(yang)的(de)背(bei)景下,部分厂商(shang)选择(ze)与(yu)大(da)模(mo)型(xing)厂商(shang)去做(zuo)定(ding)(ding)制,优化模(mo)型(xing)在(zai)眼镜端侧的(de)表现,进而实现一定(ding)(ding)的(de)体(ti)验优势。
有(you)一个值得思考的问(wen)题(ti),就是AI眼镜(jing)与AI手机的关(guan)系,AI眼镜(jing)上可以(yi)实(shi)(shi)(shi)现的所有(you)AI功(gong)能,AI手机几乎都可以(yi)实(shi)(shi)(shi)现,并且手机有(you)更高素质的摄像头、更清晰(xi)宽阔的实(shi)(shi)(shi)体可交互(hu)大屏,以(yi)及更长的续航。
我为什么需要一款AI眼镜,AI眼镜有什么“非他不行”的体验?这是(shi)所有AI眼(yan)镜玩家(jia)都(dou)需要回答的一个根(gen)本(ben)问题。
目(mu)前(qian)来看,“解放双手(shou)”确(que)实(shi)是一(yi)大(da)优势,在一(yi)些场(chang)合(he)的(de)确(que)可(ke)以提供极大(da)便利(li)。
▲停车扫码支付离(li)场,来(lai)源:雷鸟
但与(yu)此(ci)同时(shi),目前绝(jue)大部分(fen)AI眼镜都(dou)不(bu)支持(chi)手势交互,需要通(tong)过语音和触(chu)控(kong)来操作(zuo),语音这(zhei)种交互方(fang)式在公共场合或一些(xie)不(bu)便说(shuo)话的场景同样(yang)存在“不(bu)方(fang)便”的情况。
虽然解放了双手,但又多了一张嘴。
并且(qie)AI眼镜(jing)通(tong)过(guo)语(yu)音操控、AI识别完(wan)成(cheng)任(ren)务,是否真的会比用手机通(tong)过(guo)手点(dian)一下(xia)、滑一下(xia)来(lai)完(wan)成(cheng)更(geng)加高效,仍然要(yao)画个问号。
AI眼镜从“能做到”到“能做好”,做的高效、省心、放心,仍然任重而道远。
结语:AI眼镜混战,火爆之下仍需冷静看待
深入2025年230多天里(li)的25款AI眼(yan)镜新品(pin),相比火爆销(xiao)量带(dai)来(lai)的直观冲击,这些产品(pin)带(dai)给我们更多的是对(dui)行业的思考(kao)。
AI眼镜(jing)赛(sai)道(dao)发展仍处于(yu)早期阶段,AI眼镜(jing)领(ling)域新玩家和新产(chan)(chan)(chan)品(pin)如雨后(hou)春笋(sun)般(ban)涌现,产(chan)(chan)(chan)品(pin)的(de)迭代(dai)逐渐从(cong)供应链(lian)方案整合(he)迈向产(chan)(chan)(chan)业联合(he)研(yan)发、定(ding)制化(hua)(hua)和关键技术自研(yan),但从(cong)落地产(chan)(chan)(chan)品(pin)体验层面来看,各家产(chan)(chan)(chan)品(pin)的(de)差异化(hua)(hua)并不明显,同质化(hua)(hua)趋势仍然突出。
苹果Vision Pro虽然销(xiao)量遇冷,但(dan)苹果通过自研双芯片+自研操作系统+深(shen)度定制屏幕仍然实现了(le)超越此前所(suo)有同类(lei)产(chan)品的颠(dian)覆性体(ti)验,给行业立了(le)个(ge)新的标杆。
而AI眼(yan)镜领域的“苹果、特斯(si)拉”,仍然没有出现。
AI眼镜或许有着成为下(xia)一(yi)代计算平台的(de)(de)潜力(li),但对这一(yi)领域的(de)(de)玩(wan)家(jia)们来说,脚踏实地解决(jue)体验痛点,攻克硬件、软件层面(mian)的(de)(de)技(ji)术挑战(zhan),完(wan)善(shan)内容生态(tai),都是他们必(bi)须要面(mian)对的(de)(de)挑战(zhan)。